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强化科技“硬支撑” 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日期:2025-10-28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强化科技“硬支撑” 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十四五”以来,安徽加力构建环环相扣、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让一大批前沿农业科技成果陆续应用到广袤的田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两天,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李娟研究员正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一批水稻基因进行精准改良。“十四五”期间,为了全面提升安徽生物育种水平,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抢抓基因编辑这一育种新赛道,李娟团队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次攻关,带动全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新跨越。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基因编辑团队负责人李娟

“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开发了基因编辑工具30多种,已被全球200多个实验室广泛使用。凭借这些工具,作物育种周期从原来的8到10年缩短至2到3年,实现水稻50多个关键基因的精准改良。

“十四五”以来,安徽依托200多家各类农业创新平台,不断健全完善有组织、体系化的农业技术攻关机制。立足皖北粮食主产区大面积单产提升、皖中绿色食品加工、皖南农机装备及数字农业发展等5大需求,启动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行动,目前累计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等新品种超过600个,为助力全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今年8月,省里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五所顶尖院校组建了“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面提升安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这段时间,专家们正立足江淮地区气候条件特点,加大农业抗灾技术研究,有望明年在阜阳、宿州等地实现应用。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研所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

(和安徽省)进行农业科技的联合攻关行动,把我们的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多个生产要素有机地集成,在我们安徽省推广应用每年大概有300多万亩。

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四五”以来,安徽还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不断健全覆盖全环节、全链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清单。在马鞍山和县,这段时间,科技特派员张金龙正在对结对的几家蔬菜育种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在他的精准滴灌下,绿缘温室科技有限公司加大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这几年也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当地蔬菜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马鞍山市绿缘温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何道龙

帮助我们建立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标准化技术体系,大大提升了种苗的品质和产能,今年预计育苗量突破1亿株,比五年前提升了5倍。

“十四五”以来,和县围绕打造长三角“菜园子”,累计组建超过130的科技特派团队伍,在蔬菜智慧育种、绿色植保、深加工等领域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累计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技术服务1200多人次,助力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

马鞍山市和县 科技特派员张金龙

“十四五”以来,通过"链式"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共转化应用农业科技成果120余项,促进农业企业同比增收15%以上。

沿着“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体系构建—成果转化应用”的路径稳步前行,“十四五”以来,安徽充分发挥1.6万名科技特派员作用,推广各类新技术超过200项,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8个,全国排名第三。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86%,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51%,均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汤洋

“十四五”以来,我们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供给,紧盯科技前沿,科技特派员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创建了省部级高能级平台,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领域,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